闽南师大两名在校大学生以“桥上书屋” 为主题拍摄纪录片
《桥》斩获国际纪录片节“最佳创意奖”
本报讯(记者 罗培新 文/图 )为平和下石村“桥上书屋”的视觉冲击力所震撼,闽南师大两位在校学生林茹茵和李炜以它为主题,将这座桥连通两座土楼,以及背后的留守老人、儿童的故事,加以编排,拍成记录片,取名为《桥》。纪录片一举夺得2014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最佳创意奖”。
这部近16分钟的纪录片是林茹茵和李炜牵头组队,花了半年的时间编排摄制完成的。2010年,“桥上书屋”夺得2010年阿卡汉建筑奖后,名声大噪。耳闻不如一见,2012年10月底,林茹茵和李炜两人相约来到“桥上书屋”,撼人心魄,叹为观止。一桥连通两座土楼背后的故事,扣人心扉。口口相传的说法是,到凤楼住户都姓石,对岸中庆楼都姓林,中间一条溪流隔开。后来,石姓家族出了一个“提督”,而林姓人家也出了一个进士。可不知什么缘由,两岸人家交恶,老死不相往来。两家族彼此对立状态到解放后的土改时期得到缓和,石安吾入赘到对岸林菜家,结成姻亲。于是,石姓勉强允许在溪面上铺设简易木板桥,方便没有水井的林姓过来取水。尽管如此,双方还是少有往来。
两岸的一切有了更大改观,还是在两座古老的土楼之间架起一座现代气息的“桥上书屋”之后。起初,两姓氏的孩子成天腻在一起读书玩耍。尤其,由于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慕名前来观瞻,村民开了眼界,观念也悄然转变,欢乐总比仇恨多。
林茹茵和李炜对这些故事了然于胸,决定用专业所学的摄影技术,记录和留住这一座桥带来的美好转变。古老土楼和现代书屋的交融,欢乐和仇恨的转折,固步自封到放眼世界,两个人理出了纪录片的脉络。拍摄一部以桥为主题的纪录片,他们人力有限,最大的挑战在于没有一句解说词,而是全程必须尝试用同期声录制,用画面来“说”故事。“最困难的是如何不依靠解说词,让观众通过画面就能明白你想说什么。”林茹茵说,“这相当于用画面说故事,可以说是我们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作为2014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子项目之一,以“真实青春,寻梦中国”为主题的2014中国大学生优秀纪录短片征集活动,今年7月正式启动。活动设最佳大学生纪录短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创意等7个奖项。最终,国内外86所高校187部作品入围。
“一座桥给古老的村落注入现代元素,不单将现代与传统融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提供了很好的启迪作用。”评委对纪录片《桥》给予高度评价。
2014-11-27 09 | 社会新闻
http://218.6.92.114:88/html/2014-11/27/content_312957.htm
http://edu.gmw.cn/newspaper/2014-11/27/content_102299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