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教授在查阅资料
“一二一,臭头仔着铳子;一二三,臭头仔着铳空”,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漳州方言童谣。曾几何时,父辈们张口闭口都能来首童谣,轻快的语调,有节奏的韵律述说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如今,闽南方言童谣甚至是闽南方言文化都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教授张嘉星用十几年的时间,努力为闽南方言文化正名,《闽方言研究专题文献辑目索引》和《漳台闽南方言童谣》的问世,是她多年努力的结晶。
10月27日上午,记者拜访了闽南方言研究专家、海外闽南方言文献研究的推导者张嘉星教授。敲门而入,整洁的客厅,书架整整齐齐摆着各类书籍,张教授正在专注品读一本方言研究著作。有客来访,这位花费多年时光潜心研究闽南方言和漳州童谣的长者向记者娓娓道来。
1994年,当时在漳州师范学院(现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图书馆工作的张教授,与同事闲聊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熟语”。“我觉得这种语言形式很生动、有趣,利用工作之余查找相关文献,本以为写几篇研究论文就好,没想到做了二十年。”张教授说。1998年,她开始着手编著《闽方言研究专题文献辑目索引》,这本书收录了从1403年至2003年之间关于闽方言的研究文献,时间跨度600年,地域广及亚欧美三大洲,条目多达8000余。“编写这本书的过程非常枯燥和艰难,需要大量的文献考证,但它很有必要出版。”为了这本书,张教授跑遍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等省内几乎所有高校的图书馆,逐条查证。《闽方言研究专题文献辑目索引》的出版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获得第六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为后来的闽方言研究者提供了一本“牛津词典”,评委会专家给这本书的评价是“功德无量”。
在做闽方言研究期间,张教授认识的一位台湾学者给她寄了一本关于台湾童谣的书籍,引发了张教授编著一本漳州童谣的想法。为获得原汁原味的漳州童谣,她经常下乡,走进当地人的生活中,和老人小孩交流童谣的生存现状。“每次下乡收获很多,最多一次收了三十几首童谣。”张教授说。在学校里,张教授开设了一门“闽南方言文学鉴赏”课,学生们比较感兴趣,她通过课堂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收集本地的方言童谣,相互对照交流之后总能碰出“新的火花”。在《漳州方言童谣选释》一书中,张教授收录了300余首漳州方言童谣,并对每一首童谣进行细致的注音和解释,标明出处。对细节的追求让这本书犹如一本童谣版的闽南语教材。
前几年,市政协找到张教授,请她编一本《漳台闽南方言童谣》。“接到任务后,我想这本书除了体现闽台方言的渊源外,还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寻根。”张教授说。寻根的过程充满艰辛,一首童谣《排甲子》,张教授在海内外共发现了14种版本,每一首的第一句都一样,后面内容则各有不同,但句式排列相似度很高。张教授将每个版本的《排甲子》整理查证,最后确认崇武的版本为最早,内容反映的是战争主题、军旅生活,由明初漳州军户迁徙时带入的。在对童谣不断的考证过程中,张教授同时也对漳州历史做一次挖掘,“童谣记录的事情总是断断续续,不会很完整地讲一个故事,通过考证后的故事却能让人动容。”张教授说。
去年,张教授从闽师大退休,现为漳州市教育局“闽南文化入校园”的特聘顾问,正在潜心研究文学理论,想要从文化诗学的角度来看闽南方言的文学。在图书馆工作几十年的张教授总是喜欢随手收集资料,她说:“我的毕生心愿就是,让闽南方言文化登上大雅之堂。”
⊙记 者 方一凡 吴辉煌
通讯员 谢丽卿 文/图
2014-10-30
http://218.6.92.114:88/html/2014-10/30/content_308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