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资源镌刻着城市记忆,延续着城市文脉,彰显着城市特色。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尤其近两年来,我市以“留住城市记忆”为重点,在规划设计中凸显闽南建筑格调,在文物保护中重现闽南文化底蕴,在街道整治中突出闽南文化风格,使漳州历史文化名城名气更盛。
全市生态建设推进会提出,要保护好古厝、古桥、古街、古树、古牌坊等历史文化资源。目前,相关部门正着手制定“五古丰登”行动计划,并与落实《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保护、及时修复历史文化遗存,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漳州的历史文化,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古厝: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民居的现状调查,完善重点古厝的基础设施和安防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中重要古建筑的维修保护、规划编制、环境整治力度。特别是对黄道周、蔡新、蓝廷珍、林语堂、杨骚、蔡竹禅等名人故居,要加强保护和修缮,让漳州的历史厚重感更强一些。
2017年重点完成漳州文庙、东山关帝庙、台商投资区白礁慈济宫、中共省委临时旧址、林语堂故居、华安南阳楼等古庙古厝的整治任务。2020年重点完成蔡竹禅故居、漳浦赵家堡-诒安堡、漳浦锦江楼、蓝廷珍府第、林氏义庄、天一总局的整治任务。
古桥:2017年前重点完成漳州江东桥整治任务;2020年前完成芗城区旧中山桥整治任务。
古街:2017年前完成东宋河两岸、修文东西路、延安南路整治任务,2020年前开展新华东路(岳口段)、新行街、诏安中山街、漳浦旧镇老街、云霄和平路老街等街区整治任务。
古树:2017年完成古树名木普查和验收,完善古树名木档案,确保100%挂牌保护。2020年,建立古树名木健康档案,对倾倒、病虫害威胁、长势差的古树名木开展救治和复壮。
古牌坊:2017年前完成市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四座牌坊的整治任务;2020年前开展诏安南诏镇明代石牌坊群和长泰武安镇牌坊群的整治任务。
古厝保护
挖掘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漳州古厝既有传承自中原建筑传统的院落大厝,也有衍生于漳州本地地理气候的“骑楼”“竹篙厝”“胭脂砖”“燕尾脊”“圆枋脊”等建筑元素,同时也融合了南洋建筑符号和风格,共同组成了漳州独特的闽南风格建筑特征。
据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全市共有古厝674处,其中国保7处,如漳浦赵家堡、诒安堡、南靖田螺坑土楼群;省保6处,如位于芗城区的蔡氏古民居;市县保62处。在这些古厝中,明代建筑有22处,清代建筑579处。然而,由于对古厝保护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不够,整体保护规划缺失等,导致闽南文化“水土流失”严重,活态保护发展难持续,许多古民居空置,人走屋毁。
下阶段,我市计划以古山重村、田螺坑村、埭尾村、钟腾村、芦丰村等传统村落为重点,整合威惠庙、三平寺、南山宫、平和文庙、城隍庙、木棉庵、晏海楼、漳州文庙、南山寺、白礁慈济宫、土楼等综合人文景观地以及芗城明清古民居、古厝等资源,在资源保护和企业自愿的前提下,指导和鼓励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景区,对照《福建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积极申报全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
古桥保护
整治修复部分古桥
桥者,水梁也,长虹卧波,联结两岸。漳州地处九龙江平原,水系丰富,历史上桥梁众多。漳州古城内(今芗城区)就有“七阴八阳桥”,而在明万历《漳州府志》、清光绪《漳州府志》中,所收录的桥梁更多达200多座。
据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显示,目前漳州所存古桥仅余70多处,所余之古桥,石梁桥及石拱桥居多,且多为宋以后建造的古桥。在这些古桥中,最负盛名的石梁桥为中国十大古桥之一的漳州江东桥。此外,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家堡汴派桥,省级重点文保单位旧中山桥。石拱桥有华安真武公桥、南靖古弯桥等。诸多古桥中,虽然一些古桥历经沧桑,现已荡然无存,但仍有部分造桥碑留存下来,如芗城区芝山下碑村的重修坡桥碑、漳浦县绥安镇南门村桥闸边得仙桥碑等,更有许多地名因桥而名,如长桥、港桥、东西桥亭。
下一阶段,我市将整治修复部分古桥,特别是位于古村落中的石拱桥和廊桥,使这些保存较完好的古桥、古桥碑,以古朴的风貌,别致的造型,映衬在青山绿水、古村古树之中,镶嵌于传统大厝、独特土楼、庙宇宗祠之间,记载一代代漳州人前进的足迹。
古牌坊保护
修旧如旧进一步凸显闽南风格
从历史长河中存留下来的古牌坊,就是一部立体的漳州历史文献,铭刻着漳州古城的历史,承载着漳州人昔日的荣华。据清光绪《漳州府志》记载,明清时期的漳州就拥有历代建造的石牌坊646座,最早有明确纪年立坊的是立于1502年的龙海角美林魁进士坊,最迟的是立于1922年的龙海角美志洁行芳坊。
根据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目前全市只遗存古牌坊80多座,近90%已经湮灭。遗存的古牌坊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座,分别是市区香港路双门顶的尚书探花坊、三世宰贰坊(坊主为蒋孟育等)、新华东路岳口的所向无前坊、楚滇伟绩坊。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分别为诏安县南诏镇的明代石牌坊群七座、龙文区的中正和平坊、长泰武安镇牌坊群和诏安县深桥镇分水关功覃闽粤坊。
牌坊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魅力。下一阶段,我市将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加强对牌坊的整治,重点整治明代以前及省级文保单位以上的牌坊,并将牌坊融入古厝、古街、古城、古村落的保护中,让牌坊进一步凸显闽南风格建筑艺术。
古街保护
与古城开发保护相结合
根据漳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漳州古街主要集中在市区三个历史街区:香港路-台湾路历史街区、新行街历史文化街区、新华东(岳口段历史文化街区)。此外,在一些老县区、镇区还分布着保存较完好的老街,主要有:长泰下市后街、龙海石码古街、芗城浦南解放路、平和山格老街、漳浦旧镇老街、云霄和平路老街、诏安文化古街和中山路、东山铜山古城明清街等。
近年来,我市根据古街保护的实际需要,实施了香港路、台湾路等历史街区维修整治工程,并通过保护整治,恢复了街区历史风貌,修复了部分重点文物和历史建筑,梳理了原有的街巷结构,同时也改善了人居环境,发展了街区商业。虽然我市的古街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由于整治保护工作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等固有特性,在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影响到街区的活力、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古街是古城的基本元素,存留着诸多城市记忆,因此要结合古城的开发与保护工程,以保护性开发为主,在开发中进行保护。漳州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管委会表示,古城在开发布局上将突出打造“三城”:一是依托北京路片区所拥有的地热田资源,结合东宋河景观带及商业街建设,重点开发“温泉城”商业业态;二是以台湾路、香港路等历史文化名街为重点,融入传统木偶头雕刻、布袋木偶戏、木版年画等非遗项目,打造特色“文化城”;三是依托侨村具有明显南洋建筑风格的老别墅区,同时结合龙眼营、万道边、芳华里等民居改造,植入咖啡馆、酒吧、艺术家工作室等创意和休闲产业,打造新兴时尚“休闲城”。
古树保护 确保100%挂牌
古树名木既是漂亮的自然景观,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物。目前,全市有涉及榕树、香樟、枫香等100多个树种的古树6557株。到2017年,我市计划建立古树名木健康档案,切实落实管护责任,确保100%挂牌保护。
漳州十分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2002年至2014年,我市共组织开展四次全市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根据2014年普查结果,全市6557株古树名木中,有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266株、二级古树(树龄300-500年)1184株,三级古树(树龄100-300年)5096株,另有名木11株。其中,龙海枫香、台商投资区荔枝获得2014年福建省“枫香”“荔枝”树王称号。尽管目前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但由于受城市发展、缺乏管护资金等方面的影响,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难以落实到位,一些古树名木长势日渐衰退。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进行外业调查,对古树名木进行重新普查和确认,完善古树名木档案并及时更新,掌握古树名木新动态,对倾倒、病虫害威胁、长势差的古树名木及时开展救治和复壮保护,禁止移植古树名木。同时,我市将实施树王保护项目,今年计划投资20万元,对我市两株在2014年获评的福建树王,落实管护责任人,并整治周围环境,拆除违建,设置保护碑,建设必要的防护及宣教设施,宣传古树名木文化和保护措施,以提高群众爱树护树意识,让更多的人主动投身到古树名木的保护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