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台湾民歌《外婆的澎湖湾》,许多人耳熟能详,但说起桃园县大溪的“外婆的梅鹤山庄”,可能就鲜为人知。这里是新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外婆林李春的家,朱立伦的外祖父祖籍漳州,这里留下了朱立伦最美好的童年回忆。
“梅鹤山庄”坐落在大溪福安里林宅,是漳州人迁台艰辛创业的缩影。清嘉庆九年(1804年),龙溪县林氏第24世祖林邦兴(又名炳兴)从龙溪县林庄渡海入台,与堂兄林三菊同住在霄德里(今八德市霄里),后来在八块厝庄(今八德市)开店,娶妻黄锡娘,至1809年因地方发生动乱而移居宜兰,并与他人合伙开店。后又迁回八块厝庄,自营小商店维持生活。林邦兴育有圻海、圻养及陈来(幼亡)三子。1837年,林邦兴因过劳病逝,长子林圻海(1815—1888,号登云),23岁便负担起全家生计,后与胞弟圻养迁居大溪下街,担任林本源家租馆管事,平时乐善好施,曾捐款协助大溪的明斋寺及福仁宫的改建。
同治八年(1869年),圻海在头寮庄兴建宅第“吉庆堂”,并以人称“梅妻鹤子”的北宋隐士林和靖的典故将林宅命名为“梅鹤山庄”。门厅额“荣封第”是圻海在光绪年间为父亲出请五品大夫的封典荣衔之后所题。宅前有翘脊院门及卵石基础的石砌围墙。大宅由内而外中轴线的空间层次有:门楼、外埕、轿厅、中庭、厅堂,外观为传统三合院格局,而左右护龙各为二道,成为“两落四护龙”格局。宗祠大墙画着林家族谱,“吉庆堂”供奉着先祖牌位。
朱立伦父亲朱樟兴,浙江金华义乌人,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到台湾,担任工兵连连长时,被派到桃园大溪开路,驻扎在梅鹤山庄,结识了林家大小姐林桂,进而结婚。朱立伦在这里度过童年的每一个寒暑假。2010年,朱立伦以口述方式,写成《做,就要做好》,完整记录他的人生,在第一章,他详细描述了“梅鹤山庄的童年记忆”。小时候,每天他都一大早就起來,在饭厅陪阿公吃顿白米饭味噌汤的早餐,然后在阿嫲的目送下,陪阿公走一段路去坐公车上班。而阿嫲就像“佐贺阿嫲”,热情又温暖,照顾家族的每一个人。梅鹤山庄是台湾林家的开垦标记,但标记在朱立伦心中的,则是从小在大家族生长的温情。梅鹤山庄是他生命里的第一个记忆,也是永远的故乡。小学时,他跟父母亲搬到八德眷村,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在眷村里,他只说普通话,回到外公外婆那边,再说闽南话。朱立伦的外公林本诚,在朱立伦担任桃园县长时已过世,而外婆林李春健在,今年99岁。
林本诚经历日本统治,对日本殖民台湾的粗暴牢记在心,常常告诉朱立伦,日本警察如何欺负台湾人,台湾学生就算再怎么优秀,也只能读医学、农业等系所,根本没有选择权力。他对孙中山的革命民主思想极为推崇,对政治也有独到的见解。“梅鹤山庄”厅堂高挂孙中山的画像。这张孙中山的画像,启发了林家子孙,始终怀抱热情参与公众事务,弃教从政、弃商从政,经常可见。林姓大家族参与政治全盛时期,共有四人担任公职。朱立伦父亲朱樟兴,当选过三次县议员,一次“国大代表”,朱立伦大舅林熺达当选两次桃园县议员,当选两次大溪镇长。朱立伦提到,他长大才知道,“梅鹤山庄”厅堂上的孙中山画像,代表阿公对政治的追寻,也学会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
朱立伦从政后,无论行程再紧凑,只要路过大溪,朱立伦一定会安排一小段私人时间,回到大溪梅鹤山庄。哪怕只有十分钟,连喝杯茶都嫌赶,他也要回家,拉拉阿嫲的手,笑得像个孩子似的撒娇,让阿嫲看几眼。
目前,入台林家已历8代(汝字辈),现仍有11户后代子孙住在梅鹤山庄内。朱立伦接手国民党主席后,他“外婆的梅鹤山庄”,顿时成为桃园大溪热门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