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采集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采集  >  正文
我省本科高校谋划转型发展
作者:     文章来源:福建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4-07-04 08:47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召开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实际上,2013年初,国内已经启动部分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去年6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黄淮学院等35所高校建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我省高校踊跃参与转型试点,福建工程学院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第一批成员单位,武夷学院、三明学院等也提出了转型发展的办学规划。

  教育部明确把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突破口,列入2014年工作重点。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转型发展已有“驻马店共识”,关键是如何探索和实践?今天,本版推出深度报道,共同关注这一重大改革。

  转型高校才有出路

  经过连续4年的调查、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开展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调查”成果今年1月在京发布。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1.9%,而普通本科毕业生同期就业率仅为77.7%。眼下,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今年春节过后,全国多省份企业再次遭遇用工荒。这种“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所需人才严重匮乏”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拷问着高等教育的办学成效。

  目前,高等教育结构中高水平大学和高职院校定位比较清晰,地方本科高校定位模糊。譬如,我省1999年后新建的此类本科高校就有13所、另外还有9所独立学院,这批院校中部分学校专业设置“大而全”的现象比较突出,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需要,就业率偏低,社会诟病多。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转型发展建设成具有鲜明服务产业、服务企业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是经济发展之需、学生成长之需,也是学校发展的使命。

  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仁华:地方高校的办学初衷是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坚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办学指向。与区域经济社会共生发展,向行业企业提供他们需要的人才,这样才能体现我们的办学成效和价值。

  武夷学院院长李宝银:升本之后,地方高校处于与老本科院校竞争学术,与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学院竞争技术的尴尬困境,高等教育走到了面临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时代关口。只有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地方本科高校才有出路。

  三明学院院长刘 健:转型发展是国家战略需要和学校自觉选择,是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迫切要求。从学校层面来说,转型发展是克服高等教育同质化、办出特色和水平的内在需求。

  转型路该怎么走

  转型发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路该怎么走?这需要严密的顶层设计和精准的操作。

  李宝银:只有做好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科专业建设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学校管理机制定位等整体设计,奠定转型的基础,才有转型的可能。这其中,又以学科专业建设最为关键。要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特色学科对接区域优势”的思路,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刘健: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转,相应的师资队伍的结构和素质要求也要转。学院希望能够打造一支既有学术领军人物、又有企业工作背景的工程师的“双师”队伍。

  福建工程学院院长蒋新华:最为重要的是人才培养机制要转变。我希望我的学生下得了一线,画得了图纸,懂得管理经营,更具有创造力和无限的发展潜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这些都是高职院校经过实践证明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可以借鉴引用。让学校真正立足地方、回归行业,真正成为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让学生回归职场,就业有能力,更加符合社会需要;让行业企业真正从学校转型发展中受益,真正实现校企双转、合作共赢。

  转型高校在行动

  福建工程学院:作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的首批理事单位之一,福建工程学院自2002年升本以来,坚持“以工为主、区域性、教学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传承“大土木、大机电”学科优势,瞄准地方经济建设需求,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专业集群。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是省内高校率先开办的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工学类专业32个,占65.31%;工科在校本科生近17300人,占70.79%,是省内工科专业比例和工科在校生比例最高的本科院校。学校生源质量逐年提高,不仅今年16个工学专业列入本科一批招生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稳居福建高校前列,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六年超过96%,初次签约率超过70%。

  依托省级重点学科,福建工程学院建设了“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材料制备及成型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闽台合作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与GE公司、西门子公司、中国移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先进的实验室。

  武夷学院:“经过5年建设,使学校成为全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示范院校,成为福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领航者。”这是武夷学院在转型发展试点方案中提出的五年建设目标。

  学校为此制定了整体建设任务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在推进校地企合作办学机制建设方面,学校将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比如,与福建圣农集团共办圣农生态食品学院,与南平太阳电缆股份公司合作共建太阳学院;同时积极筹建武夷山旅游管理学院、大红袍茶学院等二级学院。武夷学院还提出了多元化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着力建设既能讲理论,又能指导实训,还能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研发的“三能型”师资队伍。为此,从今年起,武夷学院每年选派50名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和挂职锻炼,明年还将选派5-10名教师到台湾、国外的应用技术大学学习。除了培养自己的教师,学院还将积极引进外援。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强的中高层人才,企事业单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都是学校瞄准的引进对象,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讲师队伍及创业指导教师队伍。

  三明学院:根据《三明学院2013-2015年学科专业调整计划》,三明学院将把工科、管理学科、应用文理科比例调整到85%以上,形成服务海西(三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业、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建设与环境产业和基础教育等建设发展的专业群。

  2010年起,三明学院先后与10所台湾科技类大学联合办学,不断深化闽台高校合作。学校还成立了“两岸应用型教材编写联盟”,试行两岸合编专业课教材,目前已完成首批9本合编教材工作,完成7批次453名师生赴台交流学习任务。

 

  三明是老工业基地,为了更好地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经三明学院主动请缨,在三明市委、市政府发文的推进下,三明学院和12个县(市、区)建立校县合作,成为一个首创,截至目前,全校共开展校地校企合作项目94个。同时,受三明市政府委托营运三明市电子商务大厦,并将其打造成电子商务服务、培训示范、研发和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地。

  转型呼唤理解和保障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既需要抓好“顶层设计”,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当前,学校反映最多的困惑和困难,主要集中在师资、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成效三方面。

  关于师资。“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最艰难的是课程,最痛苦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新建本科高校老师尤其是那些中老年骨干教师,已经适应了学术型体系之下的教学模式,而没有把实践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李宝银坦言,这需要高校处理好课堂理论教学与生产应用实践的关系、个人学术发展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专任教师中,“双师型三能型”或具有行业背景教师偏少,这些都是我省普通本科院校的常见“症状”。而现实困难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技术技能人才引进学校还存在障碍,企业工程师难进课堂。

  关于校企合作。“近三年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吸纳了企业技术人员参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多都有邀请企业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来论证,学校也建立了120个校外实习基地,但在合作育人、校企合作上,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刘健表示,目前的校企合作都处于一个低级阶段,基本上,学校的积极性高,企业的参与度低,这很大程度制约了学校的转型。绝大多数的企业没有意识到“只有当企业也是人才培养的联合主体”时,毕业生们才能有更好的适应性。

  关于人才培养成效。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影响,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还存在老化现象,学生在“将理论转化为技术,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还不够,教师在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为主体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技术推广、决策咨询研究方面的科研能力等服务地方能力存在不足。

  转型改革可以算作是一个导向,甚至是一把“令旗”。但“令旗”挥舞,指挥作战的同时,“后勤保障”必须要跟上。

  首先是观念转变。转型发展其实就是一次“变革”,这其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只有全社会的观念转过来了,其他困难才能迎刃而解,才能打破传统办学的观念、制度、体制和机制的束缚。

  其次是制度保障。眼下,教育部正在加快高校设置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设置标准,为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创造条件。为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招生政策、项目评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在专业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尤其要重点支持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单位先行先试,逐步建立更加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最后是经费保障。中央和省级支持高校专项资金应向试点院校予以倾斜,重点支持学科专业群、技术技能实践与实训平台、“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应用型课程与特色教材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等。

  此外,还要重视评估的重要性,制定一套独立的、切实可行的评估机制,以检验三五年之后,这些高校究竟转型如何,对转型良好的学校该怎样嘉奖,对于成效不显著的高校,又该如何帮扶、如何鞭策。

  背景材料>>>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支持定位于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高等学校实行综合改革,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鼓励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学校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将其建设成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举*职业教育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